返回 发布日期: 2016.12.28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逐步发展,对汽车用铝镁合金压铸件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考虑到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合金压铸件,同时减少待模维修时间,开发和引进新型热作模具材料,并通过热处理优化模具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以及通过表面处理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已经成为广大材料研究者所关注的热点。
据了解,在每个压铸循环初期,模具型腔要承受炽热熔融合金的急热作用,工作表面会产生压缩热应力;压铸结束后要在模具内喷润滑剂,进行急冷,因而又在其表面产生拉应力。在这样的交变热应力作用下,模具表面会产生热疲劳微裂纹,随着压铸循环次数的增加,微裂纹急剧扩展,有的向心部扩展,形成龟裂纹。如果在裂纹周围同时伴随有熔融合金对模具型腔的冲刷及腐蚀,模具表面还会进一步损坏,最终造成模具的早期开裂甚至报废。
在所有导致铝合金压铸模失效的主要原因中,模具表面发生焊合的问题开始渐渐得到关注。模具表面一旦发生焊合,就会生成复杂的Fe-Al 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在下次压铸循环时在铸件表面造成缺陷。硬质的金属间相还会在模具表面堆积,因此必须中断生产并用抛光的方法除去焊合生成物,这样会导致生产时间的延长、劳动力的浪费,而且还会降低模具寿命。
虽然在铝合金压铸模的不同区域会发生不同形式的焊合,但是发生的焊合却具有一些普遍的共同特征——即模具表面焊合区域一般均呈现银白色光泽。
但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量非常少,焊合表面层又极薄加上分析手段上的限制,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都只能对其进行大致的定性分析。而对于焊合层的生成与发展规律,金属间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将会是今后研究者工作的重点。
科技的日新月异及分秒必争的社会趋势下,鑫东晟(东晟达)多年来不断创新、精深技术,生产一系列规格精确、超高质量的产品。秉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精益求精”的服务方针,“提升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服务热线:0755-27418657